【本文来自《县乡两级不作精简要求,传达什么信号?》评论区,标题为小编添加】
中国的公务员到底是太多,还是不够。老马十几年前在基层公务员的岗位待过,感觉既是预期,又是觉悟,更是结构性的问题,略谈下体会:
(资料图片)
一、年轻人进入围城后的预期过高
当年做为年轻人,觉得公务员是一个金饭碗,工资不见得高但福利待遇好、有社会地位、手里有一定权力。但随着公务员薪资水平越来越规范、权力渐渐锁进笼子里,公务员这份工作现在仅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。尤其是基层公务员,工资仅仅是社会平均工资,福利待遇几乎全被砍掉,提拔重用的竞争程度非常惨烈。
所以,这就是个围城,围城内的人,特别是在基层的,干两三年后觉得与预期相差太大,纷纷辞职。
二、老同志的积极性问题
基层也有老同志,很多人在觉得仕途上升无望后就自我边缘化,不求上进,在单位几乎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,甚至连电脑开机都不会,能指望他们做什么呢?基层单位的领导也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,只要老板凳不来捣乱就好了,少干或者不干事无所谓,大不了再要几个年轻人。比如要一些三支一扶、要一些大学生村官、要一些志愿者等等。总之,只要基层单位领导去要,基本上都有收获。
这就导致基层年轻人忙死而老同志闲死,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,年轻人本就预期高,没想到这差事不仅待遇不好还忙个臭死,那还不辞职?!
三、上级部门借而不调
很多上级部门非常喜欢从下级部门借调出色的(或有关系的)人员来帮助干活,但是因为种种原因,又没办法正式将他调入,基层单位因为人手不够,只能重新申请招录新人。
尤其是新成立的临时性工作小组,从基层借人,一借就是几年,基层本来人手就不够,只能想其他办法解决人员问题,比如招聘临时工等等。
四、所谓的定编定岗和临时性工作的冲突
定编定岗是好事,但是,上层动不动就来个临时性、突击性的工作,有所谓重大任务,不调人不加人不扩编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啊,基层领导夸大严重性向上级领导一汇报,上级领导本着只要能出色完成工作的态度,要人给人、要钱给钱,导致队伍越来越大。
个人看法,仅供参考。